新莊慈祐宮-靈廟報導時間: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9點30分地點:新莊慈祐宮 台北縣新莊市新莊路218號 TEL:(02)2276-9370~2一、 新莊慈祐宮沿革(Since 1686)
新莊的歷史發展,比艋舺(台北萬華)還早,是清初台北地開發最早的都市,也是當年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港埠。 新莊濱臨大漢溪,早年進入台北平原祇有由淡水港溯水路而上這條途徑,而大漢溪溪流很深,往來大陸貿易的民船能出入無阻駛靠新莊; 基於這種優厚天然條件,新莊就逐漸形成港埠,造成清初的一度繁榮。圖: 慈祐宮廟前廣場(位於新莊路上) 康熙初年,移民日多,聚落漸具規模,稱「直新街」或「新莊街」。康熙四十八年(西元1709年)墾戶「陳賴章」請得官方墾照,廣募漳泉居民從事墾殖,先拓新莊,後移艋舺,為台北平原實際留有記錄的土地開拓之始,而後移民增加迅速,道路開通,腹地增大,街面日益繁榮,所以在乾隆三十二年(西元1767年)將巡檢移置新莊,乾隆五十三年(西元1788年)又改巡檢為縣丞,設淡水縣新莊分縣。自西元1736年至1796年間,為新莊成為中心都市的最繁盛時代,時諺並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新莊」之稱。 早年先民由大陸來台,需?度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,生命亳無寄託與保障。因此,故鄉傳統的神佛,尤其是航海者的守護神 媽祖,自然成為精神上安全的寄託; 自家鄉媽祖廟求來的香火,被視為保命的護符,輒加頂禮膜拜以祈福去災。 在康熙二十五年(西元1686年)的開闢之初,先建一個小廟加以崇祀; 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,移民愈來愈多,香火也日益鼎盛。雍正年間,新莊因地利之便,成為南北交通要衝與貨運集散中心,市集繁榮; 移民豐衣足之餘,感念媽祖的庇祐,於是利用舟楫之便,由福建運來石材、磚瓦、杉木,聘請匠師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,改建成具有相當規模的「天后宮」,自雍正七年(西元1729年)興工,迄雍正九年告竣,成為台北盆地居民的信仰中心。 乾隆十三年(西元1748年)新莊街大火,劫後信眾不忍他們崇祀的「天上聖母」棲居在斷垣殘壁之中,於是發起重修,現在宮內後殿鐫有「乾隆拾陸年辛未歲冬月吉旦汀州永定縣弟子江月暄敬獻」的雕花神案,就是當時添置的。同時為避火山之氣,在正殿後面開闢池塘,引水鎮火,喻之為「美人照鏡」(後村圳以北尚乏建築物時,一片平疇,池水倒映觀音山影,此喻頗為切實)。這次的重修在乾隆十八年(西元1753年)完成,同時改稱為「慈祐宮」。圖: 宮殿後方的鎮火池塘 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,颱風暴雨年年侵襲,早期木結構的廟宇,樑棟容易朽蛀,時有傾圯的可能,於是在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1777年)重修,距離上次重修已經二十餘年,乾隆四十四年落成,分前後三進。 經過三十餘年,到了嘉慶十七年(西元1812年)曹汝霖任艋舺縣丞(新莊縣丞於嘉慶十四年改稱「艋舺縣丞」,惟仍駐新莊)倡議重修,於是年冬興工,次年告竣完工。這一次修建係在新莊早期發展的極盛時期,工匠皆自大陸禮聘,慈祐宮現存雕樑畫棟,美輪美奐,集中國南方藝術之精粹部份,多完成於是時。此次修建的匾額最多,並有當時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、台灣總兵官武隆阿的題匾。 而後歷經多次修建,同治六年(西元1867年)、光緒元年(西元1875年)、民國16年、民國25年,最後一次的重修於民國54年,重修前殿、兩廊及後殿,耗資百萬餘元,民國58年竣工,另於民國96年八月在廟後完成興建樓高七層之文教中心大樓,提供市民辦理公益、慈善、教育性等活動之用。
正殿明間供奉主神媽祖,旁祀千里眼將軍、順風耳將軍,兩邊次間供奉伽藍王爺以及福德正神; 後殿明間供奉觀世音菩薩及左右護法韋陀尊者與哪吒太子,左次間供奉達摩祖師,右次間供奉註生娘娘,兩邊次間壁前另祀十八羅漢(尊者)以及山神、海神; 最後一進的開山殿供奉地藏王菩薩、開山祖師等牌位。圖: 慈祐宮 媽祖(一)圖: 慈祐宮 媽祖(二)
慈祐宮坐西北朝東南,是一座面寬三開間四殿兩廊平面的縱長形廟宇,計由前殿、正殿、後殿與開山殿等四進組成。正殿的大木結構明顯反映潮州建築的特徵,殿內所懸古匾甚多,其中尤以朝隆及道光後期的「媽祖田」圖匾最具歷與文物價值。 圖: 樑上精細的雕工 圖: 清乾隆及道光後期之媽祖田圖匾 圖: 清乾隆四十四年(西元1779年) 圖: 清嘉慶十八年(西元1813年) 正殿旁祀的千里眼及順風耳將軍以陶土燒製而成,身高約一百五十幾公分,頭戴官帽,身穿文官服,神貌威嚴,栩栩如生。新莊慈祐宮的媽祖神轎更具有百年歷史,轎身雕刻工法精細,難得一見。宮廟門前的石獅也有別一般,為全省寺廟少數僅存的中國北方石雕獅子。正殿前的大龍柱整座是由大陸運來並聘請大陸師傅雕刻,是台灣現存廟宇中最悠久的三對石雕蟠龍柱之一; 後殿的蟠龍柱也是在清嘉慶十八年間大修時的石雕作品。 圖: 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栩栩生如生的神態 圖: 常務委員為大家介紹百年歷史的媽祖神轎 圖: 媽祖神轎 圖: 中國北方石雕獅子 圖: 擁有三百年歷史的石雕龍柱 圖: 後殿清嘉慶年間石雕龍柱 圖: 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碑記 而就慈祐宮現存的古蹟古物而言,殿宇的宏偉民國74年八月巳經被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。此外石碑、古匾、祖牌、神桌、法器等均彌足珍貴,或許是供像的傳神,引起宵小之徒的顗覦,民國七十二年冬,宮內後殿兩次間壁前的十八羅漢和四海龍王等一夕失蹤,廟方執事人員在痛心之餘,雖經多方尋找,仍然下落不明。遂在民國九十二年,有善心人士,得悉原是慈祐宮失蹤的供像,透過管道,將過去曾典藏十八羅漢像等完璧歸趙。 十八羅漢像,兩兩相對,成組配套,饒有趣味。就所舉香花果燈的姿勢而言,融和著濃濃的鄉土年節上供的習俗,親切而又誠懇。十八尊不同的姿態、五官面貌和衣著服式,外加不同的動物陪襯在坐騎之上,生動而具藝術創作力。 圖: 十八羅漢像 遊客到新莊慈祐宮參拜媽祖祈求平安、心想事成的同時,不妨多花點時間,以藝術的角度來欣賞,廟宇建築風格、工匠師傅們的巧奪天工,精心的設計以及歷史悠久的各項文物,必定是一趟收穫滿滿之旅。
新莊慈祐宮除了春秋二次祭拜等定期的活動(詳見新莊慈祐宮98年農民曆)之外,並提供信眾點光明燈、安奉太歲、消災制祭、每月初一、十五下午為信徒辦理祭解蓋媽祖印章等。此外廟方提供之媽祖籤詩背面尚印有白話註解方便信徒信徒解籤。 圖: 廟方提供信徒的服務 圖: 廟內排隊等候登記明年點燈的信眾 圖: 信眾從廟內排到廟外後方,等候登記的隊伍大排長龍,絡繹不絕圖: 廟方提供五萬五千盞光明燈供信徒登記※ 戊子(97)新莊慈祐宮遶境影片(一)
在該宮祀業方面,有位於土城與三峽交界處有三百多甲的「媽祖田」,是乾隆四十三年(一七七八年)李武侯與李維芝二人,將其開發的九芎林山埔地三百餘甲,獻給慈祐宮的祀業。該宮珍藏兩方祀田的木匾,對媽祖田的由來與清代二次爭訟的經過有詳細記載。第一方木匾記載乾隆四十三年(一七七八年)李武侯、李維芝兄弟,將得自山胞頭目茅飽琬同意開墾的九芎林山埔奉獻給天后宮,也就是慈祐宮,經新莊巡檢曾應蔚轉呈淡水廳同知成履泰,核許招請佃農開墾,後因增租及佃農混耕圖佔糾紛,於乾隆五十五年(一七九0年)由新莊巡檢周書鳳判慈祐宮勝訴,為免日後再生紛擾,經淡水廳同知袁秉義核示立匾標示出佃田範圍及佃農姓名。第二方木匾記載道光十年(一八三0年)李武侯、李維芝的後裔李中花佔爭祀業,欲自行出租別佃,新莊街眾訴請淡水廳同知李嗣邦、艋舺縣丞趙秉湘訊結,判慈祐宮勝訴,李中花及佔耕者須歸還田業,由慈祐宮住持與眾首事決議仍租原佃之經過,同時再度立匾,確定土地產權屬慈祐宮,任何人不得佔用或據為私有。歷經清末、日據時期迨至台灣光復,政府推行耕者有其田,將其中十餘甲農田放領為佃農所有,唯佃農黃查某、李文村、陳于良、陳琛與黃春等感戴聖恩,於民國四十八年獻還四甲多的水田。
1.《新莊慈祐宮建宮三百週年特刊-民國75年12月27日》2.《新莊慈祐宮(媽祖宮)沿革簡介-民國91年6月15日》3.《新莊慈祐宮十八羅漢榮歸專輯-民國92年10月3日發行》。4. 新莊慈祐宮98年農民曆 (以上資料由新莊慈祐宮管理委員會提供)5. 台北縣觀光遊憩網 ※ 當天參拜活動特別感謝新莊慈祐宮導覽的委員、接待的常務委員簡明德先生及其他相關的協助人員、於廟方開放民眾登記明年點燈首日、百忙之中抽空接待育德媽祖同修會員、介紹珍藏之百年媽祖神轎等文物,並致贈會員甫出版之新莊慈祐宮98年農民曆。
圖: 常務委員為大家介紹百年歷史的媽祖神轎圖: 慈祐宮委員導覽解說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神像(一)圖: 慈祐宮委員導覽解說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神像(二)圖: 慈祐宮委員導覽解說十八羅漢神像圖: 顧問、執行長與副主委員、委員合影留念圖: 慈祐宮媽祖籤詩圖: 慈祐宮媽祖籤詩背面附有解說 文案:陳泳洲、李明玲攝影:李鼎賜編修:李鼎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