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南后厝龍鳳宮-靈廟報導
廟宇名稱:竹南后厝龍鳳宮 地址:苗栗縣竹南鎮龍安街69號 拜訪日期:2024.10.19(六)
龍詔下領聖德澤民同一視 鳳章叠錫母儀護國仰千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恭奉主神: 前殿: 天上聖母 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、五穀先帝、關聖帝君
後殿一樓: 五路財神、魁星爺、文昌帝君、孔子、月下老人、白玉媽祖、北斗星君、斗姆元君、南斗星君、右弼隱光神君、太歲之首殷郊、左輔洞明神君、六十甲子太歲星君
後殿二樓: 湄洲天上聖母、九龍太子、金母娘娘、藥師佛、觀世音菩薩、釋迦佛祖、十八手觀音、聖父母殿
後殿三樓: 大媽祖
參拜順序: 前殿:天公爐→聖母爐 後殿:五路財神爐 後殿二樓:湄州天上聖母爐 後殿頂樓:大媽祖爐
建廟歷史沿革:
竹南后厝龍鳳宮,相傳於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1661年),由湄洲祖廟天后宮分靈至竹南海濱開基奉祀,清乾隆二十年(西元1755年)移建崙仔頂,清嘉慶十五年(西元1810年)遷建大坵園現址迄今。
民國七十三年(西元1984年),於後殿樓頂塑建高達一百三十六台尺的座姿大媽祖神像,成為大竹南地區最顯赫的地標,媽祖威靈顯著是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,更是許多媽祖信徒必往的朝聖之地。
龍鳳宮的真善美: 「大媽蔭外庄,二媽鎮宮內,三媽落腳愛人扛」,是竹南地區流傳的俗諺。 其中「落腳三媽」的事蹟最為人樂道,當三媽登上四人扛的小轎後,會到遶境隊伍最前端後開始晃轎,此時會有一人打鑼,另有一人準備撿拾軟身三媽所脫落下來的左腳,根據地方耆老所述,三媽的左腳脫落代表真神已降臨,才會開始出巡遶境,此時神轎一馬當先,行轎速度之快,似有神助,所以三媽也被稱為「開路先鋒媽」。
脫落的左腳由待命的人立刻收起,用紅布包著迅速送回宮中,待三媽回宮時,再回復本位,不過三媽並不輕易出巡,只有竹南舉辦五十三庄大遶境或有特殊請求時,擲笅請示媽祖,獲聖笅才會出巡遶境。
有別於湄洲或北港的媽祖立像,在龍鳳宮後殿三樓的坐姿大媽祖寶像,是全世界以坐姿塑造最高的。 約十二層樓高的巨大雕像,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和地標,當地人暱稱為「大媽祖」。 聖顏豐腴、婉麗華貴,頭戴九垂鳳冠,身著五爪金龍黃袍,手持吉祥如意,端坐在龍頭椅上,外形和後殿二樓供奉的湄州天上聖母相似。
廟前石獅鎮守廟宇,石獅的造型一般以公獅踩球、母獅護子為主,但在龍鳳宮有一對石獅,在公獅、母獅的背上都背著小石獅,呈現出新時代風貌,教養小孩不再只是女性的責任,信徒們都應該要效仿媽祖護祐眾生,視眾生如赤子的母愛精神,不分男女都要用心做好對下一代的扶養與教育。 石堵上雕刻著將軍拿個旗子、神桌上擺著令旗或神明官帽上有一顆珠子,有祈求的諧音。象徵著可以向廟宇的神明禱告祈求,賜福我們吉祥如意、消災延壽、世界和平。
全台唯一在廟內之百年活井
位在前殿的龍井泉,味甘可口,鑿井歷史與廟同齡。相傳民國初年時,瘟疫流行,罹患者多,信徒們喝了井裡的水,惡疾終治。
於後殿財神殿中,有四十八座以竹藝雕塑,介紹媽祖一生的修行,以及威靈顯赫濟世渡人的成道故事。
在後殿二樓的媽祖殿,宛如是媽祖起居室的「內殿」,有別於在正殿禮拜媽祖,身為媽祖孩子的我們來到這裡,就好像回到家中,用一種很親近的感覺,在靜謐的空間之中,靜靜的與媽祖媽媽訴說,寧靜通神!
典藏豐富的善書:龍鳳宮善書處典藏豐富且排列整齊,均依賴廟宇志工默默的付出,辛勤的整理。
巨大的金元寶設置於後殿一樓的財神殿前,到此處向財神爺祈求財富的信徒,雙手張開輕拂環抱金元寶後,將雙手收入口袋中,宛如將金元寶收入口袋中來回三次,代表示財源廣進、福氣滿滿。
參訪暨實施活動紀錄 佛渡有緣人~具備有福有慧之人
祈求有迫切需要之事 相信神佛的無上願力 遵循神佛的方法旨意 每一年都與媽祖相約~ 祈求媽祖賜福保佑自己與家人,更祈求媽祖保佑世界和平,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,將祈安參香的福報迴向諸眾生,明年此時,再來到龍鳳宮感恩媽祖的庇護。 發媽祖菩提心~ 皈依媽祖 雖為人身 心同母心 悲憫世人 默德行善 入清淨慧 依僧研經 勤學妙法 大顯依通 勸導世人 信滿成佛 入住菩薩
記錄編校:彭育心、侯玲沛、李鼎賜 攝影:梁宥崧 2024.10.1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