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天后宮-靈廟報導
廟宇名稱:台北天后宮 拜訪日期:106.7.1 (六) 地址:台北市成都路51號(西門町)
隱身城市喧囂中的信仰,百年來靜靜守護西門町的繁華;跟著YDM的腳步,我們來到天后宮參訪,體悟裊裊香煙中的慈悲與感恩。
廟宇名稱:台北天后宮 拜訪日期:106.7.1 (六)
地址:台北市成都路51號(西門町)
參考資料:台北天后宮網站、閱讀台北天后宮(台北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出版) 恭奉主神: 台北天后宮為一具備儒、釋、道三教完整教義的媽祖廟,龍邊有代表道教的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,也曾為日本佛教的弘法寺(廟裡有張弘法大師圖,描述的故事與媽祖的故事十分相似),正殿的虎邊則是手拿著書的關公(文衡帝君),至聖先師孔子,勉勵學子應用心學習,以儒家的思想來治理國家、經營家庭。
各殿所供奉的主神各是:
玉皇大帝、天上聖母、鎮殿二媽、千里眼順風耳將軍、弘法大師、觀世音菩薩、註生娘娘、關聖帝君、文昌帝君、地藏王菩薩、福德正神
天上聖母
天后宮鎮殿天上聖母,由大陸奉迎來台,其年代久遠,據廟方人員傳述,為乾隆元年裝置的軟身像,距今已200多年,至為珍貴。未免碰損鎮殿媽祖,廟方特於民國六十年代,再行雕刻二媽,代鎮殿媽祖出巡遶境,以及參與友宮慶典。
千里眼將軍、順風耳將軍木雕神像,係從泉州移來。
玉皇大帝
玉皇殿奉祀玉皇大帝,並奉祀三官大帝,即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、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、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,分別司掌人間福祿、罪惡與災厄之解除,俗稱三界公。
弘法大師
弘法大師又稱空海,為日本有名的高僧。一生流布密教,普渡眾生,使得密教雖在中國失傳,但卻得以在日本繼續延續下去,對於日本文化與佛教有相當之影響力。「新興宮」剛遷進「弘法寺」時本無供奉弘法大師,後因信眾受到弘法大師託夢,因此將其奉祀於左側殿,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及東京別院每年10月到12月間,都會輪流派遣高僧到此舉行朝聖裡佛法會。
註生娘娘神像左右有十二婆姐,各抱一子,六好六壞,以示生男生女,賢與不肖,皆憑積善積德而論。
拿著書的關聖帝君,儒教尊稱「文衡聖帝」,為遷廟後重新雕刻,同文昌帝君、至聖先師、岳飛將軍等神尊供奉於正殿虎邊神龕。是主管試運、保佑讀書人之神明。莘莘學子可準備蔥、芹菜、菜頭、包子粽子祭祀,祈求能夠更聰明、勤學、好彩頭、包高中。
地藏王菩薩
地藏王菩薩發下宏願「眾生度盡方證菩提,地獄未空誓不成佛」,因而民間流傳「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」之語,彰顯地藏王菩薩之慈悲心懷。
土地公神案下方均陪祀虎爺,其為土地公的使者,民間亦傳其能為民除害。
淡水河流域與媽祖因緣:
(清領時期台北市天后廟座落位置圖) 本圖取自台北天后宮網站
清代淡水河與沿岸市街發展關係相當密切,台北盆地的發展,從河口城鎮的淡水八里坌,往內陸城鎮的新莊、艋舺、松山(古稱錫口)、大稻埕、士林、南港而發展。由於移民者於渡海來臺後因感念神祇庇護而將其供奉起來,隨著信眾的增加,便興築寺廟來供奉,因此碼頭邊通常都會成為鬧市或廟口。
根據史志記載,我們發現廟宇的創建年代與該地的開發順序有關。
1712年淡水干豆門出現天妃廟
1731年新莊出現天后廟
1746年1753年1796年艋舺「新興宮」、錫口 及八里坌天后宮
1866年大稻埕天后宮
每一間媽祖廟都蘊含著當地歷史興衰之縮影。
別有洞天的台北天后宮
參訪廟宇,可從「天人地」三個角度來觀察學習。
天,由認識祭祀的主神就是了解廟宇過去的歷史,從同修的講解說明中,我們感恩珍惜歷經許多波折,才來到這裡的神祉。
人,是要我們觀察學習廟宇的工作人員是如何用心去經營。
地,就是風水,據廟方總幹事告知台北天后宮,本來有如北港朝天宮般廟地廣大,但因土地遭人變賣,只剩一下店面大小的門。然而進來後會發現裡面別有洞天,整個廟的氣場莊嚴,擁有很強的正能量。若是家門前窄裡面大,樣貌像是布袋一般,是風水學上所謂的「布袋穴」,口小內袋大,易聚財氣,家運亨通,容易大發。因此同修們不要執著於廟要有三個門或五個門。
1746年(清乾隆11年)艋舺的行船業者合建寺廟供奉媽祖,取名為「新興宮」
1813年(清嘉慶8年)「新興宮」發生火災焚毀
1825年(清道光5年)「新興宮」重修,與「龍山寺」「清水巖祖師廟」並稱「艋舺三大廟門」
1899年(日明治32年)高野派於艋舺新起街設立布教所
1910年(日明治43年)高野派將台灣總本山設立於台北市西門町的「新高野山弘法寺」
1943年(日昭和18年)日本政府以開闢防空道路為由,強制將「新興宮」拆除
1948年(民國 37年)地方人士申請位於成都路西門市場邊的「弘法寺」為新廟址,於民國37年農曆6月1日入廟,名「新興宮」
1952年(民國41年)配合天上聖母尊稱,將廟名改為「台灣省天后宮」
1953年(民國42年)廟後之國際大舞廳發生火災,延燒至天后宮,正殿毀於祝融
1959 年(民國48年)媽祖壹千年聖誕紀念,改建正殿為閩南式建築
1967年(民國 56年)配合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,改稱為「台北天后宮」
台北天后宮集合東方建築藝術之美,不論屋頂、斗拱都蘊藏吉祥寓意及美觀效果。
乾隆年間泉州青石所雕製的文物(前新興宮文物,未被大火燒毀),如門口的一對石獅,刻工精巧而略帶趣味,大約有兩百多年歷史。
二次世界大戰後,日本勢力從台灣撤退,信眾利用日治時代的「弘法寺」,將其正殿改造為媽祖的祠祀。而當時的「弘法寺」完全為日式風格的建築,也留下了弘法大師和尚托缽立像、銅鐘、磬等文物。
天上聖母寶經中的「為善事,我喜歡;為惡事,難保汝」,媽祖期望信徒們要了解斷惡修善的可貴。如果沒有善心,沒有德行,只會「空禱神明」,心中存有許多妄想與雜念,這樣即使準備再豐富的祭品,燒再多的金紙,也無法消災解禍。因此,拜拜時除向媽祖祈求之外,也要效法媽祖的「慈悲濟世」精神,時時都要具有慈悲心,幫助別人離苦得樂,將媽祖教導我們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才不愧是媽祖的信徒。
台北天后宮活動介紹
三大繞境活動:
農曆3月21日媽祖誕辰前兩天,遊街遶境,途經艋舺地方大廟晉德宮、清水祖師廟、青山宮、龍山寺,也會經過昔日「新興宮」舊址。
農曆10月2日晉德宮助順將軍誕辰,天后宮前往配合遶境。
農曆10月22日青山宮靈安尊王誕辰,其遶境活動為艋舺地方盛事,天后宮前往配合遶境。
國際交流活動:
因天后宮奉祀日本弘法大師,因此每年11月前後,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及東京別院,會輪流派10-20名高僧到天后宮朝聖,進行禮佛法會,平常亦有日本觀光客前來祭拜。
集合團拜賦歸~
本月份的祈安參香圓滿結束,活動中同修們掛在身上的祈福識別證,回到家後也暫時放置在客廳或辦公桌上,但仍應時時提醒自己,言行舉止要合乎禮儀,心存慈悲善念,以媽祖沉默微笑的力量,繼續上求聖道、下渡眾生。
文案記錄:彭育心 攝影:梁宥崧、李鼎賜 編修:李鼎賜
2017.7.1 (六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