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參與討論區謹守言談禮儀! 2.禁止商業廣告行為或違反善良風俗之主題。 3.所有內容本站保有管理及刪除之權利! 4.討論區為開放園地,凡非施顧問回覆之內容,均不代表同修會立場,請發問者斟酌參考!
您好,施顧問:家中拜有神明,但我個人卻無法以擲杯以外的方式跟家中神明溝通、請求神明解惑,也就是體質上應該就是沒那麼靈感!對於跟家中神明擲杯溝通的方式,感覺有慢慢因為擲杯次數變多,而比較了解神明的意思了!但我常常發生一件事,擲杯的過程中會出現前後回答似乎矛盾的結果,即正反面向神明詢問下,答案前後不同,雖然之後會再問一次,神明會再給一杯再次確認答案!然而心裡總感覺有些疑惑🤣。但改日、下次再次詢問下,向神明再次確認上次求得的答案後,卻得到否定、與上次不同的答案。我因為答案而內心受到衝擊,但神明慈悲願意幫助我,我請求神明幫助,改變命數,讓我如願,神明予三個聖杯,我也有在神明指示下發願、立誓。請問一開始第一次詢問時,前後回答有些矛盾以及前後兩次所予的答案不同原因是什麼呢?是神明給的安慰杯,想讓我再多開心一下嗎?還是有些事當時自己沒想通,沒問到點,所以神明不說?還是時機沒到?神明予安慰杯的理由常是什麼?如何知曉神明是在給安慰杯?
1、信為道源功德母!擲笅問神,對神明的回應,不要有任何的懷疑,否則,你只是在問自己對答而已啊!2、當我們的「慧」不足,當然問不出真正的神意。當我們的「福」不足,神明也無法應我們所求,賜慧給我們達到我們所願。所以,無法以「笅」,明確指示引導我們,最後,只能安慰,無法明確表達、肯定給予我們指示。3、佛度有緣人!有緣人要具備足夠的「福」及「慧」,並且要深信佛有能力度我們且我們絕對受教,遵循佛的教導去行;最後,我們的所求之事,真的有迫切需要佛的相助。合乎以上五種條件,只要平時有修三歸依功課(念佛、學法、依僧)的信徒,擲笅絕對有明確後能實證的答案。4、所以,本會才積極勸導同修,要常修YouTube上「媽祖信徒日常修行功課」隨著影片拜懺、發心、持咒、念佛、誦經、歸依、迴向。如影片「身」作出福慧雙修的手勢,「口」唸佛、念法,「心」觀想神佛,發願學習媽祖「默德行善 入清淨慧」福慧雙修,歸依媽祖、依僧研經,故吾輩皆能驗證經典所云<虔祈默相 無感而不通>。5、故建議大家除了禮拜媽祖(神佛)外,進一步要依僧研經,修好三歸依的功課,相信與神明通訊定能無感而不通。佛定能度有緣之人!以上個人淺見,供大家參考!祝你 一生平安喜樂 福慧雙至!媽祖慈悲!
了解,謝謝施顧問!感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