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佛家修行有八萬四仟個法門,媽祖信仰比較像佛陀晚期講的《法華經》為信即能圓滿成佛之「悟後起修」的宗教。先頓悟成佛(如龍女轉身成佛)後,才漸修(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階一階的修)。所以,我們的修行較似佛教觀音法門,為「信的宗教」,藉他力(藉媽祖神佛的加持力)擺脫煩惱同登覺路,走的是行善佈施渡人積福、誦經禮佛淨心求慧,「福慧雙修」圓滿成佛的宗教;而不是「禁慾苦修」靠自己的努力經五十二階位自力漸修成佛的宗教。所以,我們是媽祖的信徒,不是佛教的教徒,即然不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,當然,我們沒有那麼嚴格的戒律。
2、儒家強調人本主義,定義「人生的幸福」為滿足人的三個需求及應遵循兩種規範。即經濟的需求(富)、社會地位的需求(貴)、倫理的需求(仁愛)加上須遵守法律規範及道德規範。有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!」又有「君子不荒於嬉!」之説,儒家沒有説禁男女之慾,但又説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聽!」,不需公開談論、強調這些可能會敗壞德性的事,就如現代心理學所說的吸引力法則,注意力放在看別人的優點時,他的優點就會變得愈來愈多;若注意看別人的缺點,那麼他的缺點就會愈來愈多。不要「荒於嬉」即不要沉迷或過度追求逸樂,要懂得自律及有分寸,凡事要有節、要有度。不要沉迷於「慾界」要成長至「有色界」,有是有非,有利於自己追求幸福人生的三個需求及兩個約束的規範。
3、道家強調追求隨順自然而無為,更追求養身長生,又以「清心寡慾」達到其修行的目的。將男女之慾,視為自然,不要刻意去禁止也不可過度,以清心為手段自然就會達到寡(少)慾的目的而獲得養身長生的目的。有陰即有陽,凡事有好處即有壞處,過及不足皆不宜,要如太極,陽中有陰、陰中有陽,融合包隔在一起,男女慾望原是生理上的新陳代謝,如日月運行,而大道無情(無情即不會受任何情況所影響)運行日月;故「君子無爭 小人好爭」,就順其自然不要爭論干預此事,但又說「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」,就是提醒我們要「清心寡慾」,人才能像天地一樣長壽永生。
4、媽祖是融合三家又很現代化,以母愛為主的信仰,《天上聖母經·朝天宮版》中有<百善孝為先><虔誦天上聖母經 無子祈求丹桂馨>可見媽祖沒有要我們苦修禁慾,但經中強調要我們成為淨信男女,即要我們守十戒,其中有「不邪淫」就是除了合法配偶外不可與其他人發生性關係,就是須遵循儒家兩種規範(法律與道德)。在青春時期盡量轉移注意力放在求學及運動,生理上,自然新陳代謝偶而為之即可,要以醫學追求健康為要,成年孕育優生寶寶,享夫妻之魚水之歡,晚年清心寡慾修道追求長生不老、超凡入聖。如媽祖聖道教育我們須擺脫「慾界」成長至「有色界」再悟後起修至「無色界」,然後,超三界入聖道成仙成佛(超凡入聖),才不枉為聖母的孩子,不讓母親蒙羞難過。
5、「非禮勿言」,又不能不說此事,也不可太直言,盡量依三寶所教悟後而提出我的建議及回答,供媽祖信徒及同修「聞、思、修」,大家參考、參考!
以上個人淺見,僅供大家參考!
媽祖祝你 一生平安 福慧雙至!